黄梅莹
Huang Mei Ying
731950-07-07巨蟹座
黄梅莹,女,1979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正师级)。70年代中期从影,出演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她在电视剧《渴望》中饰演的王亚茹,得到观众的普遍赞誉。2005年凭借在《孔雀》中扮演母亲获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拥有众多影视作品。   个人作品   参与影片及电视剧:   金枝玉叶(2010)饰 沈曼婷   家有南三条(2009)饰 舒珍   漂亮女人(2009)   幸福在哪里 (2007)   孔雀 (2003)   都市打斗 (1993)   我想有个家 (1992)   悲喜人生 (1991)   龙云和蒋介石 LONG YUN AND CHANG KAISHEK(1989)   巍巍昆仑(上下集) THE KUNLUN COLUMN(1988)   怪圈 STRANGE CIRCLE(1986)   一往情深 BE HEAD OVER HEELS IN LOVE(1984)   秋瑾 QIU JIN-A REVOLUTIONARY(1983)   都市里的村庄 A CORNER IN THE CITY(1982)   风雨下钟山(上下集) LIBERATION OF NANJING(1982)   路漫漫 A LONG WAY TO GO(1981)   瞬间 IN A TWINKLING(1979)   万水千山(上下集) ON THE LONG MARCH(1977)   不说过去   黄梅莹艺术档案:   《家在南三条》 扮演 舒珍   《还看今朝》 扮演 俞韵之   《漂亮女人》 扮演 贺秀杰   《幸福在哪里》 扮演 齐若谷母亲   《我们是八路军》 扮演 张其   《一往情深》 扮演 杨芳菲   《怪圈》 扮演 珍妮   《秋瑾》 扮演 徐寄尘   《渴望》 扮演 王亚茹 拍摄于1990年   《雪城》 扮演 徐淑芳 拍摄于1987年   《风雨下钟山》 扮演 吴雅芳   《我想有个家》 扮演 孟白   《都市打斗》 扮演 麦兰   《情同初恋》 扮演 赵雅苏   《儒商》 扮演 冯茹   《大上海小租车》 扮演 兰陵   《都市里的村庄》 扮演 肖怡   《万水千山》 扮演 李凤莲   《纪委书记》 扮演 童桦 合作∶杜雨露   《碧海情未了》 扮演 梁珊珊   《红地毯》 扮演 甘平   《龙云和蒋介石》 扮演 龙云夫人   《红处方》 扮演 简方宁   《风雪夜归人》 扮演 雅云   《打破沉默》 扮演 苏可   《生死同行》 扮演 赵莲芝   《千秋之约》 扮演 方校长   《口红》 扮演 江母   《金粉世家》 扮演 冷太太   《拯救少年犯》 扮演 肖莉   《2000年我们结婚>》 扮演 叶中秋   《亲情树》 扮演 袁明   《偶然》 扮演 邵母   《江山》 扮演 俞韵之   《追踪李国安》 扮演 记者   《郑培民》 扮演 郑妻杨力求   《德龄公主》 扮演 德龄母亲   《唐山大地震》 扮演 市长妻   《你在微笑我却哭了》 扮演 彭老师   《完美》 扮演 陶母   《孔雀》 扮演 妈妈   《水与火的缠绵》 扮演 高母   《早春二月》 扮演 陶母   《你是苹果我是梨》 扮演 汤梨华   《新结婚时代》 扮演 顾母   《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 扮演 肖自珍    《西部之恋》   《大瓷商》   《空巢》 扮演 云清   人物履历   感谢贵人      2005年11月,在三亚举行的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黄梅莹荣获最佳女配角奖。颁奖嘉宾郑振瑶宣读评委评语说:“《孔雀》中母亲的扮演者黄梅莹,在《孔雀》中的扮演准确传达出了特殊年代一个家族中母亲的压力、痛苦、期望,为影片增加了更多的生命感。”   一身军装的黄梅莹在领奖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恩:“衷心感谢评委会,我自己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得金鸡奖,我真是太高兴了。   谢谢编剧李樯为我们写了一个这么好的剧本,由于他的推荐,我才有机会饰演这个角色,谢谢顾长卫导演对我的信任,跟他合作使我受益匪浅,谢谢《孔雀》里所有的朋友们,我还要感谢著名导演李前宽先生,他在我事业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渡过了难关,还要谢谢培养我成长的父辈,感谢我的恩师王翠年老师,感谢所有的朋友们,感谢我的家人,今天我得了这个奖,终于有机会来回报他们。”   其实,这是黄梅莹多年来一直想说的话。黄梅莹告诉记者,她生命中有很多“贵人”,她要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对他们表示感谢。   第一个是上海文化馆的徐老师,是他把总政文工团来上海招生的消息及时告诉她!第二个是总政的王翠年老师,如果不是她,她这个“资本家孙女”不可能进入总政当兵的;第三个是李前宽老师,“没有他的帮助,我这辈子不可能当电影演员,只能是报报幕啊,到年龄不合适的时候就改行转业了。”   第四个是《孔雀》编剧李樯,因为“不是他的推荐,别人是不会找我演这样的妈妈角色的”;第五个是导演顾长卫,不仅要感谢其信任,在拍摄过程中对她的帮助也很大;最后一个要感谢的是部队,“当时记者间我:‘别人都精心打扮得很别致,你为何就穿军装?’我说,是部队培养了我,如果我能得奖,我就要穿上军装,给部队争光。”   迟来的荣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迟来的荣誉,因时运不济,命运无常,这样的荣誉整整推迟了20多年。尽管黄梅莹一直活跃在影视圈,但她一贯低调。这次金光闪耀让老影迷有了一种长舒一口气的感觉。金鸡百花双料影后,《秋瑾》女主角李秀明第一时间发短信给黄梅莹表示祝贺。   看着黄梅莹发表受奖演说,许多老影迷不禁泪水涟涟,激动不已。其中以作家杜丽最具代表性。她回顾说:“周六晚上,正给一个小朋友过着生日。忽然,听到‘黄梅莹’的名字。原来是金鸡百花颁奖礼。黄梅莹,最佳女配。她,八一厂的职工,自然穿了军装,军绿色制服上衣,海蓝色制服裙子,55岁,艳压群芳。见过那么多人,还没有一个把‘推荐’和‘信任’这两个平凡的词汇,用得这么深情、这么准确,这么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对我来说,看过了这一幕就已经可以换台了——看过了黄梅莹,这个金鸡百花之夜已经可以结束了。这是我听到过的最美丽的答奖词,它甚至改变了我对金鸡百花颁奖礼的一贯看法。在《孔雀》中,她最大限度‘抓破’了自己,最大可能地‘修改’了自己的面目,让自己成为了另一个人——那个在小城里绝望地修补着千疮百孔的家庭尊严的母亲。如果没有这个角色,这个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美人儿,也就在时间里老去。   其实,是命运,不能忘记她。是命运,再次找到了她。而她为了这个角色彻底抓破了从前的自己——从灵魂到美貌对得起命运推荐’和‘信任’。”   在《孔雀》中突破自我   几年前,《孔雀》编剧李樯和一位年轻导演来到黄梅莹家。导演告诉黄梅莹,影片的投资很小,给黄梅莹的片酬非常低,但无论如何请她出演《孔雀》中的母亲。黄梅莹为他们的真诚所感动,就答应了。但因其他角色迟迟得不到落实,影片一拖再拖后匆匆开机,但拍出的没有黄梅莹戏份的样片却让投资商不满意,撤回了原先的投资。   《孔雀》就这么搁浅了,但黄梅莹似乎早已习惯了,很快把此事抛在脑后。2003年的一,编剧李樯带着顾长卫来到黄梅莹家,因为顾长卫要执导处女作《孔雀》。顾长卫拍了几张《孔雀》的照片后,又让黄梅莹去试装,最后确定黄梅莹主演剧中母亲一角。黄梅莹之所以成为“原班人马”中唯一“幸存者”,是因为顾长卫从黄梅莹照片上看到了一个充满了沧桑感的母亲。   黄梅莹对这个母亲却多少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我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就相当那个女儿的年龄。我演的母亲和我当时的母亲也有相似的地方。虽然我的家庭不像影片里的家庭,但是也经历过那些苦难,‘文革’时受到冲击,家里一度蛮困难的。母亲不得不省吃俭用,还做女红补贴家用。《孔雀》中母亲很艰难却依然对孩子充满了爱这些特点,都可以从我母亲身上找到。‘文革’时那段经历让我对演好《孔雀》中的母亲充满信心。”   《孔雀》讲述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里的一个五口之家,一段时期内各人发生的故事。编剧李樯认为:“我觉得人与人生都具有强烈的‘观赏性’。人与人之间一生都在互相观赏,某个人的喜讯与丑闻,落魄与荣华,四周人尽收眼底。   我们彼此部像动物园笼子里的动物,被人们观赏。我们所有人都像孔雀,身上长满故事,一生中经历过的爱恨情仇,如同色彩各异的羽毛长满人生。孔雀这种鸟好像是动物园里最具观赏性的,人一点也不决于它们,好比《孔雀》剧本里的那三个孩子。”   导演顾长卫最着意的是:“生如孔雀,尽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岁月再漫长,也总可以等到开屏的瞬间。这样的瞬间,便足以将生命照亮。”   但黄梅莹依然忐忑不安地进入剧组。她觉得这是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万一演砸了不就害了人家吗?为了学好安阳话,黄梅莹用了一个复读机学习。   为了和剧中“肥胖而憔悴”的母亲形象相吻合,黄梅莹想方设法多吃,以便增肥,尽量少睡,以便让自己变得憔悴。   如何把握母亲这个角色呢?黄梅莹告诉记者:“母亲年轻时也很漂亮,也充满理想。但由于生活不尽如人意,成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姐姐身上实际上有母亲青年时代的影子。   为了演好这个形象,我抓住了几个片断。如她为了孩子的工作可以牺牲自己的自尊,她对傻儿子也是,一直那样关照,一直护着。为了儿子,可以去求工厂的女工来家里吃顿饭。后来,又带儿子去相亲,女儿结婚以后,给她缝被子,缝被子的时候眼神里透露出一种无奈,一种爱。”   可以说,《孔雀》的成功也是黄梅莹超越自我的成功,在该片中她突破了以前演惯了的知识女性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许多人看不出我生活中的影子,《孔雀》是一个很大的突破。顾长卫要求我们的表演非常生活化,哪怕是一个最细微的要求都会给你指出来。跟顾长卫合作,让人觉得很放松。   他话语虽然不多,在关键的时候提醒你几句,对我帮助很大。通过跟顾长卫的合作,我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黄梅莹如是说。   《孔雀》获得柏林银熊,后又取得极佳票房,这票房有黄梅莹影迷的一份功劳。   一位影迷说:“看到报道说《孔雀》没有一个明星,我一声冷笑。把黄梅莹当空气啊。黄梅莹在片中的表演了无痕迹。越来越觉得她像我姥姥,走路也像,别头发的动作也像。‘妈妈’是片中一家人的主心骨,话不多却极有威严。   饭碗一磕,鸡蛋一摔,全家人便噤若寒蝉。”另一位影迷说“决定看《孔雀》,是因为黄梅莹的名字。在明星光芒四射的年代里,一个艺术者的名字总是显得独立特行。……黄梅莹所扮演的母亲实实在在的让我看到了一种表演,很感谢她的名字吸引我看了这部非常好的电影。”   童年的梦想和噩梦   黄梅莹认为,进入演艺界纯属偶然。1950年,黄梅莹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读小学二年级时的一天,黄梅莹突然发现,“中队委员”的袖标丢了,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她匆忙跑到办公室去找老师说明情况,被上海徐汇区少年宫舞蹈队的一名老师看中,成为舞蹈队的一名队员。就这样开始接触了文艺。   一次,上影厂拍《霓虹灯下的哨兵》需要一批群众演员,姐姐带着黄梅莹去。她们的角色是欢迎解放军进城的群众。在片场,黄梅莹看到了著名演员陶玉玲。这是黄梅莹第一次接触拍电影。另有一天,黄梅莹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了影星秦怡,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就因为这些,当一名演员的梦想渐渐地萌发了。   黄梅莹的家在徐汇区最有名的一条名街上,这条街上有很多著名的花园洋房。因为解放前爷爷是资本家,解放后公司合营,但全家依然居住在花园洋房里。书香门第,养尊处优,黄梅莹的骨子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雅大方的气质。   爷爷于1965年去世,但随后到来的“文革”依然没有放过他们。他们被抄家,家被占领,全家被赶到一个房间里。奶奶被强制扫大街,父亲被下放到江西农村,而且被停发了工资。此时,一直养尊处优的母亲身患肺病、糖尿病,但她依然承担起抚养五个孩子的责任。她每天去里弄生产组要一些女红的活,拿回家来干。黄梅莹也渐渐懂事了,也帮着母亲干。“每次我们半夜醒来,母亲还在灯下绣花。因为积劳成疾,母亲65岁就去世了。”   黄梅莹的少女时代充满了恐惧。   那段时间,黄梅莹深夜经常被砸门声惊醒。一天,一群红卫兵破门而人,掀掉黄梅莹的被子,席卷了一些值钱的东西扬长而去。她的家一度被占用为“红卫兵清华大学联络站”,但恰恰因为如此,使他们全家免遭灭顶之灾。一次,红卫兵大肆扫荡,进入第一家,夫妻均已发疯。   进入第二家黄梅莹家,看到“红卫兵清华大学联络站”后不敢造次;接着进入第三家,家里是一对老夫妻,红卫兵把那家的妻子关到壁橱里,而把丈夫拉到阳台上打得死去活来;第四家是国外回来的私人医生,红卫兵把他家所有唱片等洋玩意堆到花园里付之一炬。   渐渐地,黄梅莹已经长大成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母亲怕出事,把她送到了自己的姐姐那儿——姐姐嫁了根红苗正的丈夫。   1968年,初中毕业的黄梅莹下乡到崇明岛一个最靠近海边的农场里劳动。大家居住在草棚里,深夜海风呜咽,把她们的蚊帐都吹得四处晃荡。白天,黄梅莹挑河泥挑得肩膀发肿,甚至咳血。那段时间,黄梅莹一度精神恍惚。一天,她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居然忘了把信放到信封里去。而收到一个空信封的母亲以为发生了什么事,着急得不得了。   三个月之后,黄梅莹去农场总部开会,遇到一个当年少年宫一起演出的同学。这位同学在总部文艺宣传队里工作。在这位同学的帮助下,半年以后,黄梅莹调入了文艺宣传队。   两年以后,文化馆的徐老师专门告诉黄梅莹的母亲,总政文工团来上海招生,可以去试试。黄梅莹赶过去报了名,很快就通过了考试。   接下来是政审。黄梅莹在“出身”栏填的是职员,因为父亲是职员。尽管档案显示爷爷是资本家,但总政负责招生的王翠年老师故意忽略了这一细节,没有更进一步调查,坚持录取黄梅莹。当时许多人非常惊讶,像黄梅莹这样资本家的孙女怎么可能到北京参军去呢?李前宽让她成为一名电影演员   1970年,黄梅莹成为总政文工团一名学员。比起农场挑河泥除草根的生活,她觉得到了天堂。因此,黄梅莹对王翠年老师感激一辈子,视之为恩师。几年后,黄梅莹毕业后分到歌舞团,主要的工作是唱歌,报幕。   1974年,话剧团排练话剧《万水千山》,把黄梅莹调去演男主角的妹妹李凤莲。这部话剧一连演了三年三百多场。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要把《万水千山》拍成电影,黄梅莹就被借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接着,八一厂导演王苹执导影片《我们都是八路军》,因为原先定的女主角因故来不了,王苹就让黄梅莹主演一位进步的上海女大学生。   拍完戏后,黄梅莹依然回到总政文工团歌舞团,但一切都陌生了,主要工作变成专职报幕了,黄梅莹感到非常迷茫。她觉得报幕不是能干一辈子的工作。期间北京电影制片厂想“借用”她去拍电影,但单位没有同意,理由是黄梅莹的报幕很出色,也很需要。黄梅莹更加觉得郁闷。   1977年,长影厂要拍影片《瞬间》,副导演李前宽专程从长春来到北京找到黄梅莹。但歌舞团的领导一口回绝:“不可能让黄梅莹去拍电影。”李前宽觉得黄梅莹是《瞬间》女主角最合适的人选,所以非要黄梅莹不可。于是两人一再去找歌舞团领导,希望能放行。领导说烦了:“你走了谁来报幕,你不是电影演员,我们没有义务放行。而如果真想拍电影,调到八一电影厂去。”   黄梅莹几乎绝望。但李前宽说,那就往八一厂调试试看。   但要调到八一厂谈何容易?他们一起找到了八一厂导演王苹。王苹导演当时正生病住院,李前宽想方设法带着黄梅莹混进了高干病房。黄梅莹对王苹谈了自己的想法。王苹说:“我会投赞成票,但我无权调人。如果总政领导刘白羽能够同意,那一切都好办了。”   一个普通的演员,能够让非亲非故的刘白羽来为她说话吗?但李前宽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勇气,他对黄梅莹说:“那我们就去找刘白羽。”   李前宽费尽周折打听到了刘白羽的居所,然后告诉黄梅莹怎么说话,刘白羽如果这么问如何回答,如果那样问又如何回答,黄梅莹一一记在心中。   刘白羽所在的军队大院有哨兵把守,一般人要去找一定是由传达室值班人员接通电话,刘白羽同意后再放行。李前宽深知这样遭到拒绝的可能性很大,于是想方设法骗过了值班人员,直接把黄梅莹带到了刘白羽的家门口,自己返回传达室等待消息。   黄梅莹忐忑不安地敲开了刘白羽的家门。刘白羽对黄梅莹还是有点印象,之前看到黄梅莹报幕,也看到黄梅莹参加接待外宾的演出。黄梅莹非常诚恳地一口气叙述了自己的想法:她已经爱上了电影,希望能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电影。   慈祥的刘白羽静静地听完了黄梅莹的叙说,说:“我先了解一下情况。如果你不能调走,就好好地干你的报幕。”   苍天不负苦心人。一个月后,黄梅莹最终如愿调人八一电影制片厂。因为是本系统调动,手续倒不复杂。在跑调动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李前宽住在一个简陋的招待所里,即使发高烧也依然在寒风里四处奔波。李前宽之于黄梅莹,非亲非故,不为私利,只为艺术,只为对一名新人的爱护,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多年以后,黄梅莹谈起此事,对李前宽依然充满了感激。   从“内部明星”到万人空巷   黄梅莹把行李放到八一厂的集体宿舍后,就随李前宽去了长影拍《瞬间》。该片反映的是林彪“五七一”工程和“九一三”事件内幕,黄梅莹在片中演一位工程师的女友。但因为《瞬间》题材的敏感性,公映了一周就“瞬间”停止公映了。但就是短短的一周放映期,很多观众依然记住了黄梅莹,他和男主角粱波罗还被誉为最有魅力的中国电影的银幕情侣之一。接下来,黄梅莹在影片《星星欲晓》中主演一位女医生。这位女医生因为年轻时感情受挫,一辈子没有结婚。但因内容太强调悲剧性而没有拍完。   这样的出师未捷的事依然不断地发生在黄梅莹身上。   记者问:“你当年费尽周折闯入电影界,没想到出师未捷,你后悔过吗?”黄梅莹说:“那时心里当然有些不舒服,影片出来了,总希望跟观众见面。但没有后悔,因为通过这些电影锻炼了自己。”这些影片只能在内部观摩,但行家对黄梅莹的演技赞不绝口,他们戏称黄梅莹曰“内部明星”。   198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筹拍《人到中年》,要选女主角陆文婷。该片导演孙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阐述该片的选角过程:“挑选女主角陆文婷却是一波三折。开始,我们选择的是郑振瑶,她的演技无可挑剔,非常有表演功力,很适合陆文婷这种中年知识分子的角色。记得当时摄制组试完镜后,给在京的厂领导审查。   厂领导看后表态,认为演员表演很到位,但是演员年龄超越了角色的年龄,观众在审美心理上会不太接受。摄制组撤回继续选演员,我当时是比较倾向于选黄梅莹,她有一种知识分子的脱俗气质,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加演出。”   这“种种原因”是厂领导看了剧本后,善意地劝黄梅莹不要接,黄梅莹说:“领导出于爱护我,他们觉得拿不准,让我最好不要演,我想不去演也不一定是坏事,我觉得我去不一定能够演好。”   《人到中间》最终选择了潘虹,许多人感慨说:“黄梅莹时运不济。”   在随后的日子,黄梅莹先后在滕文骥执导的影片《都市里的村庄》中演一位女记者,又在谢晋执导的《秋瑾》中主演一位变卖家产支持秋瑾革命的进步青年。多年来,黄梅莹先后主演了《一往情深》《怪圈》《巍巍昆仑》(上下集)《龙云和蒋介石》《悲喜人生》《我想有个家》《都市打斗》等影片,表演都很到位,但最终与走红无缘。   1980年代末,黄梅莹在福建外景地拍摄影片《都市打斗》,接到《渴望》剧组的电话,请她主演剧中的王亚茹。黄梅莹无法回到北京,就让北影厂一个朋友帮忙看了剧本。这个朋友告诉黄梅莹:“《渴望》写得挺好的,王亚茹这个角色挺好的,你就接吧。”   就这样,黄梅莹接了这个角色。“前十集的王亚茹性格不错,十集之后王亚茹的性格就变得刁钻、古怪,有很多不近人情的地方。但还是挺正常的,因为她原来是个干部子弟,文化大革命又遭受了那么大的打击,怀孕后结婚不被批准,孩子生下来就丢了。我觉得《渴望》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锻炼,这么长的剧情。”   那段时间,《渴望》风靡全国,万人空巷,黄梅莹由此家喻户晓,她终于摘掉了“内部明星”的帽子。 接下来,黄梅莹先后在《儒商》《风雪夜归人》《红处方》《金粉世家》等多部电视剧有出色表演。历经28年的演艺生涯,黄梅莹终于迎来《孔雀》开屏。
显示更多